自民國90年之後,前列腺癌逐漸成為我國男性癌症十大死因的長駐殺手,平均一年奪走900個男性的生命。而由於前列腺細胞的營養來源是男性荷爾蒙(androgen),因此臨床上,有以男性荷爾蒙抑制劑(anti-androgenic drugs),讓前列腺癌細胞得不到營養而凋亡。然而,除了以荷爾蒙治療為輔助之外,通常會伴隨前列腺切除手術等,往往可能為病人帶來排尿功能失調、性功能失調等副作用,降低生活品質。
最近一篇刊登在「腫瘤學紀事」(annals of oncology),來自巴黎研究團隊的研究發現,在前列腺癌患者中,發生早期禿頭的情形,比一般未得前列腺癌的男性高。研究中總共選擇了669名男性受試者,其中388名為前列腺癌患者,另外281名則為健康受試者。研究團隊對所有人做問卷,調查其是否有雄性禿的症狀、且最早發生的年齡,並根據年齡分成20、30、40歲三階層,並且對其病歷資料加以統計分析。
研究發現,在前列腺癌患者中,雄性禿發生在20歲的比例,比健康受試者高出了2倍,且兩者具有相關性。若雄性禿發生在30歲之後的,就沒有任何相關性了。
Giraud教授表示,雖然這項研究結果無法證明,早期雄性禿是前列腺癌的危險因子;但是,當男性於30歲以前發生雄性禿時,政府應該提供他們免費的前列腺癌篩檢,並適時給予「5-α還原酵素抑制劑」(5-alpha reductase inhibitors),這種藥物同時能治療雄性禿症狀,也能做為前列腺癌的初級預防。
資料來源:
P. Giraud et al., “Male pattern baldness and the risk of prostate cancer”, Ann Oncol., first published online: February 15, 2011.(doi: 10.1093/annonc/mdq695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