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

關於手機不良影響之新研究

去年(2010)5月份,一項由國際流行病學協會(Inter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Association)所作近來最大規模的研究,結果還是無法證實手機電磁波與人類腦瘤之間的關聯性。世界衛生組織也宣佈,以目前的科學證據尚無法證明手機對人體的損害。

2010年12月份,一篇刊登於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期刊(th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)的研究試圖從另一方面證明手機對人體的害處,研究假設懷孕婦女使用手機,可能會對胎兒將來的情緒、行為產生不良影響。研究對象包括2萬8千名7歲的丹麥兒童,這些兒童的母親在懷孕期間都有使用手機,結果其中有3%的兒童有邊緣性人格障礙(borderline behavioral problems),另有3%的兒童有其他問題如強迫症、情緒疾患等。美國加州大學Leeka Kheifets博士的研究團隊指出,母親懷孕時有使用手機且現在也有使用手機的兒童,比一般人得到精神疾患的機率高出50%;如果僅有母親懷孕時使用手機的兒童,則是高出40%的機率。

不過,Leeka Kheifets博士也表示,因為實際上存在有許多其他能使兒童產生情緒問題的變因,在無法排除變因的情況下,這項研究無法證明母親懷孕時使用手機,與兒童的情緒疾患之間確實存在因果關係。

另外,去年11月份於美國過敏、氣喘及免疫學會的年度研討會中,一篇臨床研究報告指出,最近有許多患者因為臉頰、耳朵與下巴的部位產生不明皮疹而就醫,美國Winthrop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科主任Luz Fonacier醫師表示,當患者停止使用手機、或是換成免持方式通話後,過敏症狀即有顯著改善。推測主要過敏原為手機中的「鎳」,約有17%的女性與3%的男性對鎳會產生接觸性過敏反應,紅疹、發癢等症狀會發生在與過敏原接觸的身體部位,如以手機通話時接觸的臉頰、大量傳送簡訊接觸鍵盤的手指、其他如穿耳洞或配戴含鎳首飾相關部位的皮膚等。如有類似症狀發生,應先就醫作過敏原測試,若確定是對鎳過敏的體質,只要設法避免與生活中含鎳的金屬與皮膚長時間接觸,症狀即可獲改善。


資料來源:

Leeka Kheifets et al., Cell phone use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young children.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, published online on 7 December 2010. (doi:10.1136/jech.2010.115402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