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

statin類藥物,可能降低大腸癌風險

Statin是用來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藥物,其作用原理為,阻斷一種被稱為「HMG-CoA reductase」的酵素,藉以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,增加肝臟吸收低密度脂蛋白(Low Density Lipoproteins),進而降低血液中之LDL。此外,statin被發現亦能修補受損的血管內皮、穩定血管粥狀硬化處斑塊(plaque)以預防心肌梗塞、減少發炎反應等。


由於statin類藥物的多效用特性,使它成為熱門的研究藥物,光是今年(2010)就有多項研究結果出爐,如七月份有研究顯示服用statin可降低前列腺根除術病患的前列腺癌復發風險(Mulcahy, 2010);九月份有研究顯示statin可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之發生風險(Chodick et al., 2010);而十月份,在美國腸胃科學會(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)舉辦的年度會議中,由密西根大學Jewel Samadder教授發表在《腸胃疾病學》(Gastroenterology)期刊之研究報告,發現服用statin類藥物,可能使罹患大腸癌風險下降多達12%。

研究人員使用統合分析法,統合22項研究結果,參與研究者逾250萬人。長期服用statin類藥物與降低多種癌症風險有關,包括乳癌、攝護腺癌、肺癌、胰臟癌與肝癌等。

其實早在前年(2008)VA Boston Healthcare System之Wildon Farwell醫師,刊登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(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)之報告,研究共62800位退伍軍人,其中37000位服用statin藥物降低LDL(low density lipoprotein, 低密度脂蛋白),追蹤5年後,結果顯示,服用statin藥物者有9%被診斷有癌症,未服用statin者則有13%。整合更早之前的研究顯示,statin可抑制癌細胞生長。

目前,國內屬於Statin類的藥物有: rosuvastatin、fluvastatin、atrovastatin 、simvastatin、lovastatin及pravastatin。

但statin類藥物仍有副作用,今年五月英國諾丁罕大學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,statin的服用者,的確有較高的機率可能產生急性腎衰竭、肝功能異常、白內障、橫紋肌溶解等副作用。

近年來紅麴菌被證實含有膽固醇合成抑制劑---紅麴菌素K(Monacolin K)。可降低導致動脈硬化的LDL。美國《臨床營養學期刊》於1999年2月發表一篇報告,經過試驗,受試者每天食用2.4克紅麴粉,8週後LDL顯著降低。一般血中膽固醇在250mg/dl以上者,醫生會開立降膽固醇藥物;若在250 mg/dl以下,可能可藉由服用紅麴以避免膽固醇上升。

最後, statin類藥物不可與紅麴相關製品同時使用,食用紅麴相關製品時,亦不能過量。紅麴之所以能降血脂,是因為由其中提煉的成分,與statin的化學結構相類似,如果同時或過量服用,就容易引發與statin相同的副作用。

資料來源:

N. Jewel Samadder et al., Statins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: A Meta-Analysis of 22 Observational Studies. Gastroenterology Volume 138, Issue 5, Supplement 1 , Pages S-477, 201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