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

青光眼,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!

  青光眼(glaucoma)是世界上造成眼盲的第二大原因,僅次於白內障。白內障大多為水晶體老化所引起,而青光眼在過去被認為是因為眼壓過高導致的綜合性疾病,居高不下的眼壓會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視神經不可逆的損害,使患者視野出現缺損的情形,最終失去全部的視野而導致失明。

  不過現在臨床上也發現,部分患者雖然沒有眼壓過高的情形,但一樣有青光眼的症狀;因此,逐漸改以症狀定義青光眼,只要患者出現視神經受損與視野缺損的症狀,就屬於罹患青光眼。換句話說,就算眼壓正常,如果本身是青光眼的高危險群,例如有家族病史、深度近視等,還是必須進行青光眼的定期檢查。

  青光眼主要分成三種:分別為先天性、隅角閉鎖性、以及隅角開放(open-angle)。

  以東方人而言,較常見的青光眼類型為隅角閉鎖性,這類型的青光眼傾向急性發作、且好發於晚間,主要症狀有視力模糊、注視電燈出現光暈、眼睛腫痛、頭痛、噁心嘔吐等。除了急性發作,隅角閉鎖性青光眼也可能間歇性的發作。治療方法主要是搭配藥物與雷射手術,成功率很高,少數較嚴重的情形則需要進行傳統的開刀手術。

  常見在歐美的,則是隅角開放性青光眼,這類型青光眼通常是慢性的,對於民眾健康的殺傷力較強;因為,往往發現的時候,視神經受損的情形已經十分嚴重了。因此,在歐美國家,通常呼籲40歲以上的民眾,能定期檢查眼睛與視力,即早發現青光眼,避免因慢性青光眼導致失明。而前面提到的那種眼壓雖然正常、仍然出現青光眼症狀的問題,主要也是發生在此類型。

  2011年6月的眼科期刊(Ophthalmology)刊登了一篇來自荷蘭的系統性回顧研究,研究囊括了1994~2010年間,13篇相關研究,總計4萬8千多個相關案例。研究結果發現,本身有高度近視的患者,罹患隅角開放性青光眼的機率平均高了2.46倍(1.93~3.15)。

這裡簡單將青光眼的危險因子整理如下:

(1)40歲以上(隅角開放性)、50歲以上(隅角閉鎖性)
(2)家庭成員有青光眼
(3)糖尿病患者
(4)長期服用類固醇者
(5)眼部受過外傷者
(6)高度近視

  如果您有上述的危險因子之一,建議您至少每年做一次青光眼檢查。另外,必須長時間使用電腦的朋友,記得,每40-60分鐘,至少讓眼睛從螢幕移開,稍微休息一下;同時,喝咖啡、抽菸、睡眠不足、心理壓力大,都可能讓眼壓升高,這種時候必須更注意眼睛的放鬆。

  當有視力模糊、注視電燈出現光暈、眼睛腫痛、頭痛、噁心嘔吐等症狀出現時,應盡速就醫,並且向醫療人員仔細說明關於眼睛的症狀,以利醫師與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等做鑑別診斷。

參考資料:

Nomdo M. Jansonius et al., Myopia as a Risk Factor for Open-Angle Glaucoma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, Ophthalmology, published online 20 June 2011.(http://dx.doi.org/10.1016/j.ophtha.2011.03.012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